作为环保产业链的上游,环保装备制造业是实现污染治理与低碳转型的基础与保障。
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十四五”全面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3万亿元。《行动计划》从6个方面、14条具体措施、4个专栏对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哪些方面实现“领跑”,哪些方面还在“并跑”“跟跑”? “近5年,我国环保装备领域的专利成果数量已位居世界首位,部分领域(如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装备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5年—10年差距。”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总工程师邹结富评价。 根据第六次国家技术预测环保产业子领域的分析结果,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代表性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龙头企业和领军科研院所,技术装备水平整体实现“并跑”,在烟气超低排放、除尘设备等方面处于“领跑”地位。 但在水污染防治方面,高盐有机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与装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整体上处于“并跑”“跟跑”地位。 而固废处理处置在垃圾焚烧炉排装备方面,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具有本土化技术优势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焚烧炉排,但在小型农村垃圾处理装备等领域,尚未形成成熟的技术装备,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与美、日、德等领先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处于“跟跑”地位。 土壤污染控制方面,技术成果开发起步较晚,行业内通过引入进口设备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等方式打造技术装备产品,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进口替代趋势显现,处于“跟跑”地位;环境监测仪器仪表方面,整体技术水平尚不够高,特别是实验室检测仪器等高端市场仍然被国外品牌占据,国内技术成果主要集中于中科院等研究机构,处于“跟跑”地位。 邹结富指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水平低下是环保装备制造业的短板和痛点。从政府层面,要加快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高技术装备产品的市场进入门槛,消除环保装备质量参差不齐的乱象,推动装备的标准化进程。 来源:中国环境报(节选)